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藤田惠美 >惠而浦中國總裁回應與國美紛爭:傳統家電賣場大勢已去, 正文

惠而浦中國總裁回應與國美紛爭:傳統家電賣場大勢已去,

时间:2025-11-02 17:16:17 来源:网络整理编辑:藤田惠美

核心提示

【家電資訊-家電新聞-行業新聞,作者:編輯】近期惠而浦中國(以下簡稱“惠而浦”)與國美關於貨款的糾紛引發外界關注。5月12日,惠而浦總裁梁惠強接受界麵新聞等媒體采訪,回應了相關

【家電資訊-家電新聞 - 行業新聞,作者:編輯】

  近期惠而浦中國(以下簡稱“惠而浦”)與國美關於貨款的糾紛引發外界關注。5月12日,惠而浦總裁梁惠強接受界麵新聞等媒體采訪,回應了相關情況。

  紛爭源於4月25日惠而浦發布的一則公告。惠而浦控訴國美電器長期拖欠貨款8236萬元,且拖欠情況持續惡化,決定終止與國美電器的商務合作。

  4月26日,國美回應否認存在延遲支付貨款情況,反稱惠而浦長期未按合同約定對相關費用進行對賬和確認,惠而浦提出的應付款並未按合同約定扣減應付國美的各項欠款。按照國美方麵的計算方式,目前惠而浦尚欠付其各項費用約1000萬元,滯銷殘次品超2000萬元。

  5月11日晚,惠而浦再次發布詳細事件回顧,重申國美違約,並表示已經對國美方發起訴訟。聲明稱,國美與惠而浦雙方采用“代銷”的方式,國美需在貨品入庫後的20天賬期內開票付款,但2022年國美電器拖欠貨款情況愈發嚴重,構成違約。

  惠而浦於一年前被格蘭仕要約收購,目前其大股東為格蘭仕,總裁一職由梁惠強擔任。梁惠強是格蘭仕創始人之孫,95年出生的他也是家電企業中少見的年輕掌門人。

  “之前因為一些戰略上的搖擺,惠而浦在中國的經營上走了很多彎路。”去年走馬上任總裁之初,梁惠強曾對外表示,將對惠而浦的組織架構、日常管理、業務運作模式等做出改革,稱會重視研發團隊,提高研發人員的薪資待遇。

  眼下正值格蘭仕要約收購惠而浦一周年,梁惠強針對近期和國美的糾紛以及公司發展做出了進一步的回應。

  以下為經界麵新聞編輯的采訪實錄:

  問:國美電器指控稱,惠而浦此次是為解決其母公司格蘭仕在國美經營不善的問題。格蘭仕在與國美合作期間投入了“與其經營能力不符”的資源,造成尷尬局麵,格蘭仕為倒逼國美對其進行補貼,意圖通過惠而浦製造事端解決問題。對此怎麽回應?

  梁惠強:這次與國美電器終止合作關係,以及通過法律手段追討對方欠公司的一些貨款,是一個正常的商業行為。

  國美的指控跟事實嚴重不符,我們保留所有法律追究的權利。惠而浦中國是一家公眾公司和上市公司,無論和格蘭仕集團、惠而浦集團還是其他股東,都是嚴格保持獨立經營和決策。

  惠而浦終止與國美合作,本質上說明了渠道店大欺客,欺壓供應商,通過自己在零售市場的地位提出各種不合理要求。我們選擇用腳投票。

  提問:惠而浦之前與國美的合作規模有多大?

  梁惠強:國美跟惠而浦的合作占我們中國市場總體銷售規模非常低,且逐年減少,(停止合作)沒有任何實際性影響。

  提問:怎麽看近幾年家電品牌和渠道商之間關係的變化?

  梁惠強:像國美這樣的傳統渠道,本質其實不是經銷,而是一種代銷。代銷是指品牌把商品給到渠道以後,如果最終沒有銷售出去,渠道可以退貨,甚至提出各種不合理的費用等等,沒有真正的銷售壓力。過去這麽多年,這已形成了一種行業默認的共識,但是隨著整個渠道競爭越來越激烈,這種代銷的模式並不成立。

  我們認為,無論是電商還是線下經銷,都是一個更合理的方式。品牌在選擇渠道合作時無非就考慮幾點,一是渠道的效率如何,渠道費用是否合理;二是渠道本身的流量是否足以支撐商業模式;第三個也是非常重要的,渠道自身的資金實力,有沒有足夠的流動性去撐起商業模式。

  像國美,你能夠觀察到它目前的資金實力絕對不足以支撐其戰略目標。從一個審慎經營的角度來看,我們作為品牌主動退出是理所當然的。

  提問:為什麽是惠而浦中國第一個站出來聲討國美?

  梁惠強:因為我們整個企業的決策鏈比較短,其他的家電品牌更多是職業經理人,他的KPI更多是關注當期的業績,至於以後能不能夠順利收回這些長期、逾期的貨款,可能關注度不會那麽高。

  提問:今年惠而浦打算怎麽布局渠道?

  梁惠強:過去一年,我們主要的工作就是主動退出低效渠道,尤其是傳統賣場。去年公司聚合了以往幾年的力量去重塑渠道,今後會把資源傾斜在更高效率的線上線下渠道,尤其是自建專賣店渠道,由品牌方主導做渠道建設,而不是賣場。

  我們會把力量集中在主要的一線城市,在廣州、深圳、佛山、寧波、杭州、合肥等地,逐漸推出城市旗艦店來輻射代理、經銷商。

  我們也要堅持全渠道布局,這樣才能知道市場在往哪個方向變化,不能過度側重某個渠道,就像以前惠而浦過度側重蘇寧渠道,形成依賴,這是萬萬不可行的。

  提問:惠而浦在去年有一些人才流失,目前情況如何?

  梁惠強:在要約收購前後,我們確實有大量人才流失和崗位調整,從CEO到財務負責人、技術負責人、製造負責人、采購負責人等方方麵麵,基本換了一遍。在部分重要崗位上,公司基於整個發展方向考慮,也做出了主動調整。

  另一方麵,有一些團隊,比如研發團隊可能認為企業有不確定性,選擇了離開,但這些人在過去的大半年裏又重新回歸。還有部分兩三年前就已離開的研發人員現在也回歸了,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很寶貴的財富。

  我相信在管理層、股東和員工團隊建立更加密切的信任關係後,會有更多人才選擇回流。

  提問:2021年惠而浦的年報業績並不好看,公司營收49.31億元,同比下降0.26%;歸母淨虧損5.89億元,同比擴大293.41%,到2022年一季度淨虧損有25.71%的縮窄。麵對2022年,有什麽經營計劃可以透露,預計何時扭虧?

  梁惠強:目標方麵沒有一個很具體的數字,預計今年整體的經營情況會有比較大的改善,較去年有一定增幅。

  扭虧方麵,現在影響經營的因素很多,但我相信很快能夠恢複到正常盈利的軌道。

  

分享



免責聲明:家電資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有部分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本站所轉載圖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業性質,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不承擔任何侵權責任。聯係方式:[email protected]

本網認為,一切網民在進入家電資訊網站主頁及各層頁麵時已經仔細看過本條款並完全同意。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