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華為被曝出,旗下的兩款電視產品通過了CCC認證,一直爭論不休的“華為電視”距離上市,隻剩下了時間問題,今天要聊的,就是與每個消費者都息息相關的價格問題,大膽的猜測一下“華為電視”要賣多少錢。
放心吧,絕不會比最新的P30 pro貴的……筆者大膽預測一下,華為這兩款電視產品的價格,55英寸3299-3599元。
1、“雙品牌”:一招鮮,吃遍天
在智能產品領域,無論是手機還是“大屏終端”,是否依舊會沿用現有的品牌布局呢?答案或許是肯定的。華為在手機產品領域利用雙品牌戰略獲得了輝煌,在電視上複刻這種模式,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榮耀電視定位親民市場,而華為母品牌則繼續發力高端,結合其與上遊麵板廠商的緊密合作,不否認未來會推出OLED或是8K電視的可能。
再結合華為初入電視市場的“水土不服”,首先推出榮耀品牌進軍普眾市場,無論如何都是一個正確的“姿勢”。既然定位普眾市場,對目前市場上產品的均價進行調查後,大部分55英寸電視價格在3100元左右,這與筆者的定價下限較為符合,也是能夠最快適應市場的定價區間。
2、1000萬目標,華為電視注定不會太貴!
據較為可靠的消息描述,華為即將推出的電視產品,55英寸版本將采用京東方麵板,65英寸版本采用華星光電麵板,代工業務交由京東方子公司蘇州高創,但以上均不是重點,華為電視將鎖定年銷1000萬台,當然不是空穴來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輿論引導性。
首先複盤一下去年電視市場銷量數據:
以“價格厚道 感動人心”為品牌策略的小米,從2013年開始伴隨互聯網電視風潮一路飆漲,樂視遇到窘境之後,更是如魚得水,在2018年實現了225%的同增之後,年銷量已達840萬台。
再對比傳統電視廠商代表,TCL電視2018年全球銷量實現2861萬台,超越LG躍居全球第二,而其在國內市場的總銷量也剛剛突破千萬大關,1039.2萬台。
中國電視市場2018年全年總銷量4774萬台,華為要在第一年完成1000萬台銷量目標,占市場份額21%,且不提目標是否難以實現,就這個目標價高了肯定上不去。
品牌定位比小米高,產品比小米貴品牌定位比小米高,產品比小米貴
華為敢叫出1000萬的目標,最重要目的不是追平TCL電視,而是要在涉足電視領域第一年,實現碾壓小米電視,想要實現產品銷量的突破,就勢必要紮根普眾市場,現階段市場上55英寸主流產品在4000元左右,,用戶相對也更為關注這個價格區間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因為品牌的溢價能力和產品定位,雖然作為入門級產品,也不會賣的比小米便宜。
3、成本估算
如上圖示,55英寸液晶麵板的價格為132美元左右,且估算為900-1000人民幣,按照電視55英寸產品的造價成本約為2000元人民幣,再加上渠道成本、產品模具等成本,一台55英寸電視的最終成本應為2500左右,結合渠道分成、電商分成和廠商利潤,筆者認為3299元—3599元,大概率是這款產品的最終定價。
再來鬥膽預測一下,華為通過“低價格”的戰略,解決對於電視市場“水土不服”問題後,未來的高端產品也會跟上腳步,畢竟作為IOT的重要入口,智能電視極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戰略產品線,是誰都不想放棄的“肥肉”,這也是華為做電視的根本原因。
為何做電視?這是IOT的必經之路
搶占流量的入口,是互聯網電視產品出現開始就在強調的戰略,IOT風潮在5G出現後,其能夠獲得的紅利前景被放大,家中的大屏設備亟待改革,華為、小米等品牌的一係列動作,也大都圍繞此展開, 誰能獲得最後的勝利,這事兒誰都沒法斷言,但至少華為目前擁有更高的話題性和更好的“情懷”屬性,相比小米來說,這是華為的品牌溢價優勢。
在文章的最後我們想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調查,如果華為55吋電視定價在3299~3599之間,你覺得值麽?
如果華為55吋電視定價在3299~3599元之間,你覺得值嗎?










